Search

【王鵬的散文小集-15】讀酒書

跟大家分享我對於讀酒書的幾個想法: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王鵬的散文小集-15】讀酒書

跟大家分享我對於讀酒書的幾個想法:

1. 盡信書不如無書,如果要讀,一定要多讀,否則不如不讀。

「盡信書不如無書」,就連原版出版品都有可能出錯,更不用說翻譯作品了;最新出版品的內容,也都有可能在兩三年後被改寫,甚至理論被推翻。讀了一本,不能不讀第二本,閱讀與學習是一輩子的事,如果不斷學習,就不怕錯的觀念延續;如果多方閱讀,就不怕被一家之言誤導。

2. 必須選定閱讀範圍,掌握基本知識,循序漸進。

既然要多讀,就不可能專精葡萄酒從種植、釀造、銷售、餐飲到歷史的每個面向。廣泛的閱讀是件好事,但是人的時間有限,如果涉獵太廣,有時反而不能幫助釐清葡萄酒的一些脈絡。胡適說:「為學要如金字塔,要能廣大要能高。」但是,庸碌如我們,或許只能擇一為之,你要「粗淺的廣」還是要「專精的高」?一般大眾追求「常識」,但是身為愛酒的你,不該僅此而已。廣泛閱讀固然可以增加社交話題,但是我認為,什麼都碰一點兒,並不是學習葡萄酒的好方法。我寧可讀得少一點兒,但是讀到精髓。我建議,在擁有一定的見識廣度,不至於一問三不知,不至於見識淺薄到貽笑大方之後,便應該進入「專」「研」的層次。

3. 能夠閱讀原著,就別讀翻譯本。

翻譯作品對我來說幾乎只稱得上是書櫃裡的收藏品,而不是真正用來閱讀的書籍。如果真要獲得較為可信的資訊,享受閱讀的樂趣與成就感,我會選擇仔細研讀原典。首先,我在酒界的工作經常必須跟外國人溝通,所以直接閱讀原典,熟悉術語及表達方法絕對是必要的,一旦習慣閱讀原典,閱讀譯本反而會覺得很彆扭。習慣閱讀原文之後,甚至可以漸漸揣摩出他們對葡萄酒的關注重心以及論述邏輯,這些都是很珍貴的跨文化體驗。其次,許多翻譯作品,都讓人有隔靴搔癢之感──原典或許讀來趣味橫生,字字珠璣,邏輯明確,但是經過翻譯之後,經常不夠順暢,不夠明白。

我讀酒書的原則包括(但不限於)以上所舉數端。閱讀酒書的樂趣,完全不遜於飲酒的樂趣。我對葡萄酒的喜好與認識,是從閱讀酒書開始的,至少透過閱讀,我與葡萄酒的關係才能一路維持到今天。然而,有些人並不靠閱讀來學習,而是「在遊玩中學習」、「在實作中學習」、「在思慮中學習」、「在見聞中學習」,這些方式當然也都可以是有趣而有效的學習途徑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葡萄酒/啤酒/烈酒 酒類文化教育工作 酒類參賽技術指導 酒類生產品質顧問 熱門核心課程:波爾多葡萄酒;布根地葡萄酒;香檳;德國啤酒;比利時啤酒;干邑白蘭地;蘇格蘭威士忌;中式白酒;品飲學/品評技術;世界酒類;品酒大師班/幼幼班;品酒筆記寫法
法國國家認證品酒師、國際認證講師,身兼國際葡萄酒、啤酒、烈酒大賽評審
View all posts